台灣外交跟我有啥關係??

這是我來荷蘭三個月的感想,台灣真的要加油了!!
台灣外交關係這個議題我以前從來都沒有仔細的去了解或思考過,ㄧ直認為外交應該是唸外交系的學生、及外交的官員的工作?我雖然會關心政治,但對政治現實的鬥爭與參與完全沒興趣,所以與政治活動有關的通常都躲得遠遠。總覺得全民拼外交只是一種選舉語言、政治人物用來拉攏人心的口號,如果我幫忙拼那他們官員要幹什麼。況且也不知道要從哪裡拼起,去哪裡找尋戰場,找誰來火拼。這次有機會派到荷蘭世界藥學會受訓,接觸到更多國家的藥界領袖人物,我的觀念與想法徹徹底底的改變了,深深的感受到,身為台灣的一份子,大家都有責任挺起腰桿,一起拼外交。我很感謝前輩們給我機會來到荷蘭,讓我的視野更廣,雖然短短三個月時間,我還沒做出任何貢獻。以個人的力量對台灣的貢獻也一定相當有限,但我還是一定會站出來貢獻我兩千三百萬分之ㄧ的力量,也許所有的力量在將來的一天全都付諸流水,我也無怨無悔,畢竟自己已努力過,無愧於心了。這三個月在荷蘭,我找到人生的另一個著力點,相信這將讓我的生命更豐富,人生更精采。從今以後,不在是只能坐在電視機前面,眼睜睜的看著一個一個小小的重要邦交國與我們斷交,哀聲嘆氣,可憐台灣。台灣加油!! 希望有ㄧ天可以跟李安一樣覺得自己活得很屌。
回想1990年,剛到加拿大念書,那時候加拿大人不知到台灣在哪裡,要拿出地圖及放大鏡指給他們看,那時只覺得台灣小得可憐,外國人知道很多品質優良的產品made in Taiwan,卻問where is Taiwan。2006年的今天,接觸到的歐洲人,發現他們知道了台灣,但他們知道的是China Taiwan,談話中甚至更簡化為China。對國際政治情勢知道多一點點的人,初次見面談天的第二個客套問題通常都是兩岸問題。第一個問題當然是How are you?八成的人還會跟我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還覺得台灣為什麼一定要跟中國大陸脫離關係。直覺上他們認為兩岸問題,就跟加拿大魁北克獨立的問題是一樣的。事實上是,差很多。但老實說,我沒有熟讀過台灣的歷史,所以無法清楚解釋台灣過去兩三百年來,台灣跟大陸毫無關係的事實。我只能跟他們說荷蘭人也佔領過台灣,葡萄牙人日本人也都來過,就是中共沒管過台灣。但可以感覺得出來,他們認為我在自圓其說,但相信如果他們將來所遇到台灣人,都能夠跟他們說出同樣的歷史故事,幾次以後,他們的想法就會改變了。所有的台灣人都應該要清楚的了解台灣歷史,我們才能夠清楚的表達我們自己的歷史地位。台灣與美國長期以來所建立的關係,對我們的外交真的很重要。歐洲人看待兩岸關係,感覺上很像是隔山觀虎鬥,他們已有一種預期的心理,遲早台灣會妥協而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就跟東西德一樣,我們只是在做無謂的掙扎。但美國人就不一樣,他們會很認真很憤慨的跟歐洲人說,Taiwan is Taiwan, not China Taiwan。每每聽到這句會,就會覺得美國人對我們真的很重要,錢已經花了很多,終於有ㄧ點點代價。不過話說回來,美國人對我們能夠這麼了解,有幾各原因,ㄧ、是因為台灣跟美國的關係總是比較近,每天國際新聞版上,幾乎只看得到美國新聞,歐洲新聞一個月看不到一次。這種情況一定必須要改進,因為歐盟的產生,歐洲共同市場的力量越來越大,這是台灣不能忽略的。二、過去幾十年,台灣到美國唸書的留學生,超級無敵多,不論在哪各領域都表現得很傑出,李安導演、李昌鈺博士、李遠哲博士、田長霖校長…等等。(突然發現性李的怎麼都這麼優秀)。所以很多專家學者接觸到很多優秀的台灣留學生、對兩岸的了解也會比較深入。但是,這些人都是早期留學生,是台灣人最奮鬥年代的菁英。我現在我們這項優勢將漸漸的消失,大陸改革開放後,中國留學生比台灣多出好幾倍,且遍部世界各國家,且唸書與做事情的態度跟我們早期的前輩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現在的台灣留學生,說難聽一定,真正去唸書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應該勉強算是去考察的。考察那裡的珍珠奶茶跟台灣像不像,珍珠夠不夠Q、KTV的中文歌夠不夠新、CD有沒有跟台灣同步發行、BMW性能好不好,夠不夠快。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危機。
我們原本有的優勢已經慢慢的變成弱勢了,我們應該要找尋新的優勢,新的著力點。否則無法再國際上與中國競爭,無法推銷台灣。外交真的需要靠像那些超級無敵厲害的學者或專家嗎?我以前也是這麼認為,讓為沒人會鳥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但我現在想法改變了,我們可以跟相同領域的國際友人交流。趁著大陸制度還沒完全改革,專業平均水準還跟不上台灣的現在,我們還擁有這樣優勢,有機會我們應該加入自己專業領域的國際組織,活躍於國際會議,認識更多的國際朋友,讓各國知道我們台灣的獨特性。我以前誤認為台灣在文化水準上,比不上歐洲國家,但那是錯誤的假想,因為我沒到過歐洲,對歐洲文化、制度、體系不了解。這趟來荷蘭,我發現,我們台灣的專家學者真的也不是蓋的,在很多的制度規劃與執行是值得提供歐洲國家參考的。只是我們不懂得如何推銷自己的優點,中國人的謙卑不在是一項美德,只會讓我們故步自封。參加國際會議的同時我們除了可以介紹台灣的優點,也可以學習到別人的長處,看到別的國家不斷進步,也會使我們更鞭策自己繼續往前進。
每個人都可以拼外交嗎?任何人絕對都可以,連遊民都可以。台灣目前不是聯合國組織的會員國,所有的非官方的國際組織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國際外交管道。我們必須要有大量的人才活躍於各種國際組織,增加台灣的曝光度與知名度,讓世界各國更了解我們台灣的特色,我們的優點,我們的不一樣。